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12-31 11:53
来源:本站
推动公益慈善文化发展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公益慈善事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和文化元素,理应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从文化角度审视公益慈善事业,要理解公益慈善事业如何为他人的福祉作出自己贡献,如何植根于社会和文化沃土之中。一是从文化价值观看。现实生活中,有些文化优先考虑人类福祉,而另一些文化强调个人成功。文化影响财富逻辑和对繁荣的看法,进而影响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个体的深层文化表现为个人的品位、魅力,民族的深层文化展示出民族的软实力;个体慈善行为是个体文明的展示,民族慈善事业是民族文明的象征。二是从公益慈善制度看。透明性、问责性是公益慈善制度的重要内容,属于文化的中层,包括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要保持其神圣感,不断巩固人们价值观培育、信仰信念形成、内心和行为约束的基础。三是从表层文化看。表层文化是文化中最容易被产业化的部分,因为它直接与大众消费联系在一起。现实中,如何在表层文化,包括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中融入更多的深层次文化,或曰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融入其中,是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数字技术公益 已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
眼下,数字技术公益已经发展出形式多样的项目,借助互联网的广泛覆盖、迅速链接,形成广泛的社会协作潜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从内涵上看,一是就社会影响而言,数字技术公益活动带动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二是数字技术公益使用数字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在线工具促进社会互动、相互沟通、大规模协作,广泛调动各种资源。三是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公益的可及性、包容性。数字技术公益的各类项目旨在促进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接近公益项目,参与公益活动,改变了传统公益的空间内涵、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障碍环境。四是数字技术公益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提高了参与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五是数字技术公益通过在线促成集体参与和共同努力,动员在线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为共同的社会目标一道努力。从外延上看,数字技术公益,一是把捐赠者与受助者联系起来,形成众筹平台,最大限度动员社会成员支持各种社会、环境和人道主义项目。二是在线志愿服务平台把志愿者与需要帮助的组织链接起来,为志愿者在线贡献他们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提供机会。三是公开透明的数据平台,在线免费提供公益信息,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参与能力,促进了公益事业的透明度和问责性。四是在线教育平台通过提供免费或负担得起的教育资源,推动终身学习、知识传播和技能提升。数字技术公益已经成为社会从互联网文明迈向智能文明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以慈善事业发展 助力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
第一,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包括对社区和家庭重视等内容。公益慈善事业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必须营造社会成员有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生态环境。 第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鼓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社会文明突出表现在人们的社会行为上,要把法律法规落实到位,使法律法规的条文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不懈。 第三,提升透明度和问责性。公益慈善事业必须融入现代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对公益事业的推动作用,提高媒体素养,帮助社会成员理性地评估信息来源,打击虚假信息,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第四,聚焦社会问题。要重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较为迫切的问题,如救助、教育、医疗、环境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展示应对这些挑战的决心,增强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慈善公益事业的认知。 第五,鼓励支持企业界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家国情怀。要彰显和颂扬企业家精神,创造一种积极的捐赠文化,鼓励更多社会成员参与捐赠。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公益是一项与公益事业、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深度融合的事业。只要坚持正确方向,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发展定力,继续弘扬成功经验,专心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能取得更大成就。 第六,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密切协作。创造包容性的公共空间,让来自各种领域的社会成员都感到受欢迎和受重视。鼓励个人和社群之间包容、尊重、沟通。促进对话,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关注、想法。培育同理心,鼓励促进同理心活动,如志愿服务,与边缘化社群接触等。提倡善良和尊重,探索各种活动,在日常互动中促进善意和尊重行为。为社会成员创造机会,在有利于所有人的项目上开展合作。在家庭和学校中提倡善良、尊重和理解的价值观。利用传统和数字媒体平台展示成功的慈善活动,努力使其成为宣传和动员支持公益慈善文化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 在新时代新征程,以公益慈善事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有可为,也任重道远,需全体社会成员一道努力。 来源:中国社会报